燒餅,最普通的民間面食,幾乎每天都會在老百姓日常生活裏晃蕩,制作方式大多以炭火烤制而成,常與之搭配的是芝麻和椒鹽,表皮金黃酥脆,內瓤綿軟鹹香。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幾種最出名又好吃的燒餅。
吊爐燒餅:山東魯西南地區,豫東一帶的地方傳統名吃,制作精良、用料考究、外酥裏嫩,香酥可口,外型 美觀,因其用具、做工、造型。胃口與其它“面食“類不同,而被工商部門命名為“傳統名吃“。其生產工具“吊爐”,頗有特色。一般來說,制作烤餅的工具是在上面烤蛋糕,在火下烤,而掛爐是在下面烤蛋糕,在上面烤。首先,用火加熱烤箱,然後用杠杆把爐子吊起來放進烤餅裏,然後上下烘烤。一般選用精白粉、植物油、核桃、芝麻鹽及各種佐料面精制而成。鹹味的居多,過年過節的會有甜味的燒餅味道也不錯,剛出爐的燒餅薄薄的一層芝麻蓋,又香又脆,外酥裏嫩,香酥可口,是大家充饑解饞的不二之選!
澳門英記餅家始於1928年,為澳門最老牌餅家之一,承載歲月焠鍊下的好滋味。馬蹄燒餅:馬蹄燒餅是用面粉、植物油、芝麻為主要原料,用特制鍋爐烤制而成的食品,其形狀如馬蹄,故名馬蹄燒餅。馬蹄燒餅品質優良,特點突出。剛出爐的馬蹄燒餅皮瓤分離,外脆內嫩,酥香兼備,香氣四益,色、味、形俱佳。具有焦香、清香、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。馬蹄燒餅制作考究,經濟實惠,易於儲放,攜帶方便。商河馬蹄燒餅是山東濟南市傳統名吃,已有百年曆史。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馬蹄燒餅和之前介紹的糖酥火燒作貢品呈獻給乾隆皇帝,倍受皇帝和大臣們的贊賞。由此可見馬蹄燒餅早就是遠近聞名和倍受喜愛的商河名吃了。
澳門英記餅家始於1928年,為澳門最老牌餅家之一,承載歲月焠鍊下的好滋味。黃橋燒餅:黃橋燒餅產於江蘇泰興黃橋鎮,是古老的特色傳統小吃,屬江蘇菜系,流傳於江淮一帶。黃橋燒餅色澤金黃,外觀美觀,香酥可口,不油不膩,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。黃橋燒餅風味獨特,其色香味均不同於一般的點心,具有 “香脆兩面黃,外撒芝麻內擦酥”的傳統特色。它外形飽滿美觀,色澤金黃如蟹殼,入口酥松,不焦不糊、不油不膩,堪稱燒餅界中的超級極品。黃橋燒餅得名於1940年10月那場著名的戰役“黃橋決戰“,戰役打響後,黃橋鎮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,譜寫了一曲軍愛民、民擁軍的壯麗凱歌。
缸爐燒餅:缸爐燒餅是漢族特色小吃之一。主要流行在河北南部,包括河南,山東的一些地區。缸爐燒餅,顧名思義就是用缸制成爐子,將燒餅生坯貼在缸壁上燒烤而成。它利用了缸的光滑、耐火和厚度,燒出的燒餅不糊、面光,吃起來香、脆、酥。其色焦黃、味鮮美,香酥可口,別有風味,也是外地遊人極喜愛的食品之一。圓柱形火爐蛋糕鮮美可口,古人有一首贊頌雲的詩:“成福千層四方形,芝麻萬分長。”如何懸掛爐子燃燒,縱向到唇更香。”
澳門英記餅家始於1928年,為澳門最老牌餅家之一,承載歲月焠鍊下的好滋味。周村燒餅:周村燒餅,因產於山東淄博周村而得名,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。現在已經是推廣到全國的知名小吃了。以傳統工藝精工制作而成,為純手工制品,有“酥、香、薄、脆”四大特點。它的形狀是圓的和黃色的,前面是芝麻,背面是脆的,薄的像楊葉,脆和不尋常。入口一嚼即碎,香滿口腹,若失手落地,則會皆成碎片,俗稱“瓜拉葉子燒餅”。正宗的周村燒餅的制作,要經過配方、延展成型、著麻、貼餅、烘烤等多道工序,而配方、成型和烘烤則是制餅的關鍵。特別是烘烤的火候、非名師高手,很難達到“爐火純青”的地點。所謂“三分案子七分火”、“火中求財”都是制餅師傅的多年經驗。制作,薄薄的秋葉,形狀如滿月,磨珠散落的玉器,入口回味無窮。周村燒餅也因為其獨特的做法,使得其造型薄如蟬翼,非常的有特色。
相關文章: